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千年的匠心智慧。为了确保这一文化瑰宝得以永续传承,特将认证标准核心内容向大家做宣传。
这一认证体系通过建立科学规范的评价标准,既守护了传统工艺的原真性,又为技艺传承注入新的活力。它不仅将成为苏州城市文化的新名片,更让香山帮技艺在世界舞台绽放独特魅力。
对于行业而言,认证体系提供了权威的评价工具,推动行业规范化发展;对企业来说,获得认证意味着专业能力的官方认可,带来更多发展机遇;对工匠个人,则开辟了清晰的职业发展通道,让传统技艺的价值得到应有回报。
我们特别注重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创新,在保持工艺精髓的同时,引入环保理念和现代技术,让古老技艺焕发时代光彩。这是一个开放共享的体系,期待各界人士共同参与,携手守护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香山帮传统建筑 营造技艺认证标准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VII-27)传承历史悠久,传播范围广阔,具有复杂的工艺流程和鲜明的个性特色,是独树一帜、走向世界的中国建筑流派。为了更好地传承和保护“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对新建和既有的香山帮传统建筑、风貌建筑和苏式园林是否符合“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以及符合的程度进行评价和认证,特制定本文件。
本文件规定了香山帮传统建筑的营造技艺评价和认证的方法和准则。
本文件适用于新建和既有的香山帮传统、仿古和风貌建筑和园林的营造技艺的评价和认证。被评价和认证的建筑物本身的质量和安全以及设计、建设和验收过程是否合规等不在本文件评价范围。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JGJ 159—2008 古建筑修建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T/XSB 001—2024 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规范
T/XSB 002—2024 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传习评价规范
本文件的成功实施将带来以下益处:
——促进并保障“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的传承与守护;
——强化苏州市之文化辨识度,使“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成为国内外瞩目的苏州城市品牌,彰显其深厚文化底蕴及独特魅力;
——赋能苏州市香山帮营造协会,为其传承和保护“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提供有力的工具;
——为从事香山帮建筑营建的企业提供对外宣传和承诺的技艺标准,从而获得客户和社会的更多的关注和认可;
——助力苏州市香山帮工匠的职业发展,为其技能精进与行业地位提升铺设坚实基础。
为确保“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VII-27)评价标准的权威性、实用性和前瞻性,本文件制定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a) 尊重历史与文化:充分考虑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的历史渊源与文化价值,确保评价体系能够体现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与工艺特点。
b) 科学性与系统性:依据现代科学方法论,构建完整系统的评价框架,涵盖技艺传承、工程实践、材料选择与使用、工艺流程控制等关键要素。
c) 兼容并蓄: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兼顾现代技术与材料的合理应用,促进香山帮建筑技艺的创新发展与时代适应性。
d) 可操作性与实用性:确保认证标准具体明确,易于理解和执行,便于建筑营造者、管理者及认证机构在实践中准确应用。
e) 持续改进:本文件应具备一定的灵活性,以便根据香山帮建筑营造技艺的发展变化适时调整,保持标准的时效性和先进性。
f) 公平公正:评价过程应秉持客观公正的原则,确保所有参与方在同等条件下接受评价,避免偏见或歧视。
g) 多方参与:鼓励香山帮营造协会各会员单位、大专院校、建筑师、工匠、学者及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标准的制定与修订,达成共识,共同推动技艺的传承与发展。
h) 环境保护:强调绿色建筑理念,倡导使用环保和节能材料与工艺,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实现建筑与生态的和谐共生。
01 一般规定
1.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认证分为三种建筑类型和五个星级认证。其中三种建筑类型认证分为: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认证、香山帮仿古建筑营造技艺认证和香山帮风貌建筑营造技艺认证。
五个星级认证分为:一星(香山帮风貌建筑)、二星(香山帮风貌建筑)、三星(香山帮仿古建筑)、四星(香山帮仿古建筑)和五星(香山帮传统建筑)。
2.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认证应以单栋建筑、建筑群或园林为评价和认证对象。评价和认证涉及评价和认证对象的规划设计、施工人员资格、建筑材料、建造工艺、质量标准等5类重要指标,基于建筑所属工程项目的总体进行评价打分。每个星级都有基本要求和评分要求。
3. 认证申请方如果申请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认证,应了解本文件的要求,在建设开工前向认证机构提交认证申请,明确申请认证的建筑类型和星级。
4. 认证申请方应根据申请认证的建筑类型和星级,按照本文件和T/XSB 001—2024选用适宜技术工艺、人员、设备和材料,对规划、设计、施工、运行阶段进行全过程控制,并应在认证评价时提交要求的施工文件、测试报告和相关证明材料。认证申请方应对所提交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
5. 认证机构应根据确定认证申请方提交的认证申请,组建认证评价小组,评价小组至少有两名香山帮传习认定专家(协会和保护单位派出的香山帮代表性传承人)。
6 认证评价小组制定认证评价计划,按照“香山帮营造技艺认证五个星级的基本要求”、“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认证评价1~5星级得分要求”(表2)和“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认证评价评分细则”(表3)的要求对项目进行认证评价和打分,判定项目是否同时符合“香山帮营造技艺认证五个星级的基本要求”和“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认证评价1~5星级得分要求”,并向认证机构和认证申请方提交认证评价报告。
7 认证机构对认证评价报告进行评审,作出项目是否达到认证申请方申请的建筑认证类型和星级的决定。如果认证机构作出项目达到认证申请方申请的建筑认证类型和星级的决定,应给认证申请方颁发证书以证明项目达到的建筑认证类型和星级。
02 认证评价基本要求 和评分要求
香山帮营造技艺认证
五个星级的基本要求
香山帮营造技艺认证五个星级的基本要求如下:
一星(香山帮风貌建筑):建筑或园林具有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所呈现的外部风貌,由香山帮营造协会认定的不低于高级技工级别香山帮传统工匠负责施工,项目符合JGJ 159—2008的要求。
二星(香山帮风貌建筑):建筑或园林具有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所呈现的外部风貌,由香山帮营造协会认定的不低于高级技工级别(具有传承人称号)香山帮传统工匠负责领衔施工,部分工种或主要节点按照《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规范》工艺流程施工,项目符合JGJ 159—2008的要求。
三星(香山帮仿古建筑):建筑或园林具有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所呈现的内外风貌,由香山帮营造协会认定的香山帮传承人负责领衔施工,所涉及的各古建工种负责人均为不低于高级技工级别的香山帮传统工匠,施工团队内建立师承关系,结构体系非香山帮传统建筑做法,部分构件使用现代材料替代制作,除结构体系和新材料构件以外,均按照T/XSB 001—2024的工艺流程施工,项目符合JGJ 159—2008的要求。
四星(香山帮仿古建筑):建筑或园林具有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所呈现的完整的内外风貌,由香山帮营造协会认定的香山帮传承人负责领衔施工,所涉及的各古建工种负责人均为不低于高级技工级别的香山帮传统工匠,施工团队内建立师承关系。结构体系非香山帮传统建筑材料,也应符合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特征。其他各古建工种均按照T/XSB 001—2024的工艺流程施工,主材使用香山帮传统材料,项目符合JGJ 159—2008的要求。
五星(香山帮传统建筑):新建、改建、扩建或修缮的建筑、园林具有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所呈现的完整的内外风貌,由各级政府文旅主管部门认定的香山帮代表性传承人负责领衔施工,所涉及的各古建工种负责人均为不低于高级技工级别的香山帮传统工匠,施工团队内建立师承关系,各古建工种均按照T/XSB 001—2024的工艺流程施工,主材使用香山帮传统建筑材料。项目符合JGJ 159—2008的要求。
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认证的 评分指标体系
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认证的评分指标体系由规划设计、施工人员资格、建筑材料、建造工艺、质量标准5类指标组成,如表1所示。
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认证评价 1~5星级得分要求
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认证评价1~5星级得分要求如表2所示。
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认证 评价评分细则
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认证评价评分细则见表3。